出版社
Instructions for Author Submission |
3.1 电子文稿 本刊采用计算机排版,本刊只接受电子文稿,请作者通过以下方式:1、投稿系统,登陆http://www.molplantbreed.org,注册后按向导进行操作;作者提供的文件格式,为word 文件或txt 文本文件,图形部分可为jpg 文件或word 文件,请将图片单独贮存在1 个文件里,彩色图片的分辨率要在300 dpi 以上。图中所有文字(包括数字)字体、字号须相同,中英文对照标注。若图片为传统照片,请作者将原始照片寄到本刊编辑部。2、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将稿件发至编辑部的咨询信箱:mpb@hibio.org或者mpb@molplantbreed.org。
3.2通信作者 来稿必须注明谁是通信作者,及其通信方式和电子邮件地址。本刊视通信作者为投稿论文的责任作者,意味着该稿件的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接受了这样一个责任:他保证所有的作者都同意在稿件上的署名及其排序,都看过并同意稿件的内容,也同意将其投给《分子植物育种》。任何署名的改变要有全部原作者签名同意的书面意见。任何索取有关验证报告的试验结果所必需的材料和方法的合理要求都应得到满足。校样稿将寄给通信作者,通信作者或其所在单位负责支付版面费用。投稿后如通信作者出国或单位发生变动,请务必明确告知编辑部。并请通信作者授权给其他署名作者,负责处理与本稿件发表的相关事宜。
3.3 文章责任 来稿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无涉外保密内容,且在国内外未曾发表,同时请勿一稿两投。在发表之前,投稿稿件是编辑部的特权文件,不得向新闻界或大众公开。在个别情况下,如果确有必要在发表之前公布数据,必须与《分子植物育种》编委会秘书处联系,获得本刊编委会授权。
3.4版权声明 投稿人(全体作者)自将论文手稿投至本刊之时起,意味着该论文的全部署名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同意将其版权(包括其论文的电子版权)转让给《分子植物育种》编辑部,论文一经正式刊出,本刊拥有对该论文进行印刷、发行、微缩及各种形式的电子媒介的制作权。投稿后编辑部会要求全体作者作出上述书面声明。
3.5投稿附函 通信作者携全体作者在投稿时需要同时附上一份投稿附函(Cover letter),说明投稿论文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说明研究成果的所有权以及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4 稿件处理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网 址:http://www.molplantbreed.org
主管
一、栏目设置与文体风格
本刊设置固定栏目和随机栏目。固定栏目常设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和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发表最新的原始研究成果。随机栏目根据稿源可能设研究评述(A Review)、研究资源(A Resource)、数据分析(Analysis)、技术主题(Technology Feature)等栏目,还可能设置刊登有关科学新闻、科学简讯、专利、短评、书评等方面的栏目。本刊在栏目设置和文体格式上参照国际著名周刊《自然》及《自然生物技术》的刊发形式。以下就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评述与展望(Reviews and Progress)、研究资源(A Resource)的文体格式做出说明,其它类型的文体格式及定义请向编辑部索取或本刊网站下载。
1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
报道相对比较完整、全面的原始研究工作,其结论代表着一个重要问题的认识上有了实质性进展,并且具有及时而深远的影响。论文篇幅要求在8个印刷页面以上,由作者自由投稿,同行评审。
2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简洁报道有重要结果的原始研究工作,其重要性意味着其它领域的科学家对本研究结果也有兴趣。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由作者自由投稿,同行评审。
3评述与展望(Reviews and Progress)
评述与展望(Reviews and Progress)是对某一研究领域中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权威的、公平的、学术上的回顾、鉴定和评述。论文篇幅要求在8个印刷页面以上,由作者自由投稿,同行评审。
4研究资源(A Resource)
研究资源(A Resource)是一种对现有数据(如由各种阵列技术或者高通量研究平台所提供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数据包)进行新的分析,或者描述由比较分析技术得出引起广大读者注意的重要新结论而获得的新数据。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由作者自由投稿,同行评审。
二、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题目与标题
论文题目要紧扣主题。务求简明、新颖、有足够的信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不用副题,一般不超过25汉字或英文单词。中英文题目应一致对应,顶格书写。尽量避免在题目中使用不常用的缩写词。
2作者与单位
署名应限于参加本工作并能解答论文中有关问题者,必须注明通讯作者及其电子邮箱。中国作者英文名用汉语拼音,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双名不用连字号隔开;外国作者按其习惯书写,名用缩写,字母间加缩略点。作者下面一行书写作者的工作单位、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工作单位的英文翻译应按照所在单位官方公布的为准。
3中英文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含有全文的主要信息,采用第一人称表述,直截了当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含重要数据)和结论,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特殊符号和公式。摘要的写作要精心构思,仅罗列重复各标题的内容是不可取的。中文摘要要求200~500字(大摘要),英文摘要根据中文摘要写成。
4关键词
关键词须能反应论文的主题、核心内容。一般每篇3~5个,中英文须一致,排在相应的中英文摘要的下面。
5前言
简明介绍论文提出的背景,相关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研究论文的引言要求相当于一个Mini Review。
6正文标题层次
本刊正文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标题通常为“0”前言(本刊省略此标题),1结果与分析,2讨论,3材料与方法。二级标题用1.1,1.2,……;三级标题用1.1.1,1.1.2,……标题层次不宜过多。致谢和参考文献不作为标题层次。
7计量单位
使用国际单位制(SI)和我国颁布的计量单位,不要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在正文和图表中,计量单位一律用规定的单位字母符号书写。如s (秒)、min (分)、h (小时)、d (天)、m (米)、m2 (平方米)、L或l (升),本刊统一用L、g (克)、kg (千克)、mol (摩);能量、功、热量均用J (焦),离心力用×g或(r/min)表示;溶液浓度用mol/L或mol•L-1,本刊统一用mol/L、mg/L,不用已废弃的符号M、N、ppm;面积用hm2 (公顷)、m2,不用亩;压强(压力)用Pa (帕),不用bar (巴)或ld (磅)等,在使用3个或3个以上的复合单位时,单位之间用圆点隔开,如mol•dm-2•m-1而不用斜线(mol/dm2/m),遗传距离cM、分子量kD、DNA片段长度kb和bp。
8数字
文章中出现的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等各种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不得简写,应写为“1993-1994”;图表中表示时间的年、月、日之间用连字符,如1999年5月8日应写成1999-05-08。
正文中的数字字体用Time New Roman,4位以上数字每3位空四分之一格,如:19367写成19 367。
表示年代时写为:90年代,五六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
表示几年时写为:3~4年,近十年来,十多年来,近十几年来,七八十年,五千年。
9缩写
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缩写时,都必须解释缩写的含义,并写出缩写的完整表达方式。
10图和表
文稿中图、表、照片要具有自明性,即本身给出的信息就能够说明所要表达的问题,栏目简明、齐全,正文不必详细重复其数据,仅说明其主要结果和趋势即可。如图、表的设计应科学合理,先见文后见图表,所有的图(图题和图注)和表(表题和表注)及图表中内容均需中英文对照。图题、表题均顶格书写,在中文题目的下方,须写出对应的英文题目。
10.1表格
表格应当是正文内容的补充,而不是正文内容的重复。表格每个竖栏应有题头包括一个题目以及在括号内的计量单位。单位不应在同一栏内改变。当表格较大一页排不下时,应在下页续排,续排时在表的右上方标注续表字样。
10.2插图
图上的符号和字母应足够大,以便缩小后还能看得清。要避免在同一幅图上出现大小差别太大的文字。(为保证印刷质量,请作者尽量提供原始图片文件或jpg文件)
10.3线图
(Graphs)应在纵横座标上标出所测的参数或变量、计量单位和尺度。尺度包括很大和很小的数时,应以10的指数的形式表示。对图中符号的定义应放在图的说明中,而不是图上。简单明了的符号(●, ▲, ■, ◆, ★, ☆, ◇, 以及△)缩小仍可看清。应避免使用浅线或不同的明暗度来表示图的部分,而要用黑白图案、斜线图案或交叉斜线图案。应采用粗线或方框来强调或标出图片中某个部分。
11讨论和结论
应由观察和试验结果引申得出,切忌简单重复结果一节的内容,并避免作过远的推论和对某些问题提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之类的词句。
12材料与方法
试验方法如与前人相同,需在其正文后引用相应参考文献,有改进处须交代清楚;如系新方法则须详细说明。动植物和病虫害名称要注拉丁文学名。
13致谢词
致谢词要简明扼要,仅对研究工作或论文撰写有实际帮助(资助)者致谢。致谢词要另起一段写在正文与参考文献之间。
14基金项目
项目资助来源即论文的科研资助计划名称和项目编号还须标注在论文首页的页脚处。
1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列出最主要的、在文稿中实际引用的文献,未实际引用的和非公开出版的文献(学位论文除外)请勿著录;如为2次引用且作者未看过原文的请勿著录;如属个人通讯中取得的引用资料可在正文中加括号注明“某某某,年份,私人通讯”。参考文献的列出次序根据第一作者姓氏的字母升序列出。凡中文参考文献必须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刊出(英文在前中文在后),没有或查不到确切的英文篇名的,编辑部有权将其在参考文献中删除,改在正文中列出刊名期卷和页码。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法:本刊采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作者姓名和发表年份的著录方法“作者年制”。英文文献的引用方法与中文文献的引用格式相同。私人通讯之内容直接在正文中引用,不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方法为(姓名, 年, 私人通讯)。Internet网站上的信息和资料直接在正文中引用,不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方法为(姓名, 年, 详细网址)。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悬挂缩进两个汉字(4个英文字符),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全部列出, 英美等国作者均按姓前名后顺序书写, 名缩写, 加缩写点用逗号分隔),年份,文献题名,如van de Veer T.R.;van Meer P.H.,德国人的名字以“Von”开头,“V”大写,如:Von Kiaus D.J.L.。
15.1期刊论文
a.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人数为1人时
作者姓名,年份,文献题名,刊名,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在正文中直接列出作者的姓氏,加论文发表的年份。
例如:
Jiang S.Y., 2003, Rice mutant pop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on functional genomics,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2): 137-150 (江树业, 2003, 水稻突变群体的构建及功能基因组学, 分子植物育种, 1(2): 137-150)
在正文中引用格式为:(江树业, 2003)
b.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人数为2人时
作者姓名,年份,文献题名,刊名,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在正文中列出2位作者的姓氏,加论文发表的年份。
例如:
Fang X.J., and Wu W.R., 2003, Molecular selection,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1): 1-5 (方宣钧, 吴为人, 2003, 分子选择, 分子植物育种, 1(1): 1-5)
在正文中引用格式为:(方宣钧和吴为人, 2003)
Fukui K., and Iijima K., 1991, Somatic chromosome map of rice byimaging methods, Theor. Appl. Genet., 81: 589-596
在正文中引用格式为:(Fukui and Iijima, 1991)
c.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3人或3人以上时
作者姓名,年份,文献题名,刊名,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在正文中直接列出第一作者的姓名(英文用第一作者的姓)及论文发表的年份,后加“等”或“et al.”。
例如:
Duan Y.S., Zhao S.H., Wu W.R., Zhou Y.C., Qi J.M., Pan R.S., Lin L.H., Chen Z.W., Gong H.Z., and Mao D.M., 2003, Saturating a molecular linkage map of rice with SSR markers,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4): 475-479 (段远霖, 赵守环, 吴为人, 周元昌, 祁建民, 潘润森, 林荔辉, 陈志伟, 宫华忠, 毛大梅, 2003, 用SSR标记提高水稻分子连锁图谱密度, 分子植物育种, 1(4): 475-479)
在正文中引用格式为:(段远霖等, 2003)
Causse M.A., Fulton T.M., Cho Y.G., Ahn S.N., Chunwongse J., Wu K., Xiao J., Yu Z., Ronald P.C., Harrington S.E., Second G., McCouch S.R., and Tanksley S.D., 1994, Saturated molecular map of the rice genome based on an interspecific backcross population, Genetics, 138: 1251-1274
在正文中引用格式为:(Causse et al., 1994)
d.私人通讯和Internet 网站上的信息和资料的引用
直接在正文中引用,文后参考文献中不必列出
例如:
私人通讯引用形式:(吴为人, 2003, 私人通讯)
Internet网站上的信息和资料的引用方式:(林刚和何玫, 2002, www.wenweipo_com.htm)或(http://info.Jstage.jst.go.jp/ contents/info/list/eng.html)
15.2专著
作者姓名,著/编著/ed., (如为译著还应写出译者姓名) 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初次不写),出版者(出版社),出版地(国家和城市),pp.+ 引文页码。
在正文中的引用方法同期刊论文
例如:
Fang X.J., Wu W.R., and Tang J.L., eds., 2002, Moleclar marker assistant breeding in crop, Science Press, Beijing, China, pp.1-84 (方宣钧, 吴为人, 唐纪良, 编著, 2002, 作物DNA标记辅助育种, 科学出版社, 中国, 北京, pp.1-84)
Altman A., and Waisel Y., eds., 1997, Biology of root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lenum Press, New York and London, pp.376
Buchanan B.B., Gruissem W., and Jones R.L., eds., Qu L.J., Gu H.Y., Bai S.N., Zhao J.G., and Chen Z.L., trans., 2004,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 Science Press, Beijing, China, pp.250-288 (布坎南 B.B., 格鲁依森姆 W., 琼斯 R.L., 主编, 瞿礼嘉,顾红雅, 白书农, 赵进东, 陈章良, 主译, 2004,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中国, 北京, pp.250-288)
15.3论文集或专著中析出文献
作者姓名,出版年份,文献题名,见(In):论文集编者+ (编著或ed.),论文集名,出版者,出版地,pp.+ 引文页码。
在正文中的引用方法同期刊论文
例如:
Shoemaker R.C., Polzin K.M., Lorenzen L.L., and Specht J.E., 1996, Molecular genetic mapping of soybean, In: Verma D.P.S., and Shoe maker R.C. (eds.), Soybean: 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CIAB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UK, pp.37-56
Zhang Q.F., 2007,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super rice using genomics-based strategies, In: Li Z.K., Fang X.J.(eds.),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lant molecular breeding, 23~27, March, Sanya, Hainan, China, pp.3
15.4学位论文
作者姓名,年份,论文题名,申请学位类型,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姓名,pp.+ 引文页码(如必要)。
在正文中的引用方法同期刊论文
例如:
Jiang L.R., 2004, Improvement of appearance traits of elite rice Zhenshan 97B by molecular introgression of targeted about 800 kb interval from indica rice Jia-fuzhan genome, Thesis for M.S.,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Guangxi University, Supervisor: Fang X.J., pp.453-454 (江良荣, 2004,分子标记辅助渗入佳辐占基因组约800 kb区间定向改良珍汕97B外观品质, 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导师: 方宣钧, pp.453-454)
Wan Y.S., 2002, Construction of soybean genetic map and QTL analysis of some agronomic traits, Dissertation for Ph.D.,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AAS, Supervisor: Jia S.R., and Fang X.J., pp.37-39 (宛煜嵩, 2002,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若干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 贾士荣, 方宣钧, pp.37-39)
15.5专利文献
专利所有者姓名,授予专利或公开年份,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申请号,并在参考文献中的引用。
例如:
Liu Q.L., Bai S.Y., and Ma Y., 2004, An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pBinETR1 of ethylene unsusceptivity and application, China Patent, ZL02126837.1 (刘青林, 白双义, 马祎, 2004, 一种乙烯不敏感的植物表达载体pBinETR1及其应用, 中国专利, ZL02126837.1)
Holton T.A., 1996, Transgenic plants exhibiting altered flower color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same, United States Patent, US006080920A
15.6其它
无论是期刊、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或专利文献,当作为参考文献没有正确的英文(出版时没有英文题目等)对照时,直接在正文中以作者、年、刊名、期卷号、页码的形式列出,在文后参考文献中不用再列。
例如:(陈志贤等, 1987, 中国农业科学, 20(5): 6-11)
ISSN: 1672-41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