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 作物设计育种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1 年, 第 19卷, 第 19 篇
收稿日期: 2021年04月29日 接受日期: 2021年05月10日 发表日期: 2022年03月04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1 年, 第 19卷, 第 19 篇
收稿日期: 2021年04月29日 接受日期: 2021年05月10日 发表日期: 2022年03月04日
© 2021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褐飞虱为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发掘、鉴定和克隆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一个研究热点领域,也为抗虫育种提供了多样化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两个分别来自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农家抗虫品系 ARC14544 和 GUIAROI 分别与感虫品种‘9311’和‘珍汕 97’杂交,构建了两个 F2:3群体,通过基于 GBS 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混合分离分析法(BSA-seq)对抗褐飞虱 QTL 进行定位。两个群体同时在第 4 染色体 20~22 Mb 区间定位到的一个主效 QTL qBPH4.5,与已克隆的褐飞虱抗性基因 Bph6 的位置相近。进一步利用此区间的分子标记 RM5757,证实该 QTL 在两个群体中是真实存在的。本研究展示了BSA-seq 法的有效性,为水稻褐飞虱抗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QTL 定位;BSA-s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