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稻稗混播互作机制的初步研究  

张瑛1 , 高同春2 , 滕斌1 , 吴敬德1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1;
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合肥, 230031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5 年, 第 13卷, 第 9 篇   doi: 10.13271/j.mpb.013.000769
收稿日期: 2014年09月29日    接受日期: 2014年10月16日    发表日期: 2014年12月17日
© 2015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的数字优先出版(Online Publishing in Advance)论文,如果需要下载阅读全文,请您订阅。

摘 要

研究稻稗互作机制对揭示抑草稻的抑草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抑草稻材料6173、不抑草的地方品种93067以及已破除休眠的稗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稻稗混播法,研究混播水稻材料及稗草互作的生物学性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直播稻材料6173具有较强的抑草性能;水稻对稗草的抑制作用则主要对稗草的成苗率、孕穗期及抽穗有影响;相对于水稻对稗草的抑制效果,稗草对水稻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表现为在单播时,93067和6173的成苗率、茎、根干重、茎长差异不明显,在与稗草混播的条件下,成苗率、茎、根干重、茎长差异明显,其中,93067茎、根干重仅为6173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93067茎长则仅为6173十分之三,而相应的与93067和6173混播的稗的草茎、根干重及种子结实率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与稗草混播互作过程中,水稻对稗草的影响远小于稗草对水稻的作用。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揭示稻稗互作的机制。

关键词
水稻;抑草稻;稗草;混播;稻稗互作;抑草性能
[全文 PDF]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3 卷
阅览选项
. PDF(0KB)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张瑛
.
高同春
.
滕斌
.
吴敬德
相关论文
.
水稻
.
抑草稻
.
稗草
.
混播
.
稻稗互作
.
抑草性能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