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昆明, 650092;
2 教育部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工程中心, 昆明, 650092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4 年, 第 12卷, 第 29 篇 doi: 10.13271/j.mpb.012.001050
收稿日期: 2014年01月03日 接受日期: 2014年02月23日 发表日期: 2014年04月09日
2 教育部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工程中心, 昆明, 650092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4 年, 第 12卷, 第 29 篇 doi: 10.13271/j.mpb.012.001050
收稿日期: 2014年01月03日 接受日期: 2014年02月23日 发表日期: 2014年04月09日
© 2014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的数字优先出版(Online Publishing in Advance)论文,如果需要下载阅读全文,请您订阅。
推荐引用:
Li Y., Lai S.C., Zhang Y.F., Tian B.Q., and Yan S.Q., 2014, The Epigenetic Mechanisms of genomic Imprinting in Plants and it's Evolution,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2(5): 1050-1058(李玥, 赖思晨, 张云峰, 田宝强, 严胜柒, 2014, 植物基因组印迹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其演化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12(5): 1050-1058)
摘 要
基因组印迹是指基因依其亲代来源的不同,等位基因呈现出差异表达的一种表观遗传现象。印迹在哺乳动物和显花植物的胚胎或胚及胚胎营养组织(胎盘或胚乳)中都有发现,并有独立趋同进化的倾向,而在植物中发现的印迹绝大多数只存在于胚乳中。就表观遗传机制而言,目前发现的印迹表达主要是受到DNA甲基化、PcG蛋白家族介导的组蛋白修饰和ncRNAs共同作用影响。植物印迹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出许多印迹基因定位在转座子和重复序列附近,暗示转座子和重复序列的插入与印迹位点的演化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基因组印迹;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PcG蛋白;si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