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省种子管理站, 昆明, 650031;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昆明, 650205; 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昆明,650205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0 年, 第 18卷, 第 39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08月11日 接受日期: 2019年08月14日 发表日期: 2020年11月04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0 年, 第 18卷, 第 39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08月11日 接受日期: 2019年08月14日 发表日期: 2020年11月04日
© 2020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为挖掘云南省小麦产量潜力,探寻增产途径,本研究以 2005~2018 年云南省小麦品种区试中产量表现最佳的地麦和田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回归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小麦产量及 7 个农艺性状的变化趋势和产量提升途径。结果表明:从 2005-2018 年,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成穗率、生育期及株高呈现上升趋势,最高分蘖数呈下降趋势。地麦产量与产量三要素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增长幅度分别为 22.83%、10.25%、31.89%和 12.04%,地麦产量与有效穗显著正相关(r=0.831*),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r=0.928**),与千粒重的相关性不显著(r=0.125),表明云南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有效穗、穗粒数的提升。田麦品种产量、有效穗、穗粒数、最高分蘖数及生育期呈现上升趋势,而千粒重、成穗率与株高呈下降趋势。田麦产量与有效穗、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增长幅度依次为 19.14%、21.42%、14.72%和 -15.76%,田麦产量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r=0.778*),但与有效穗的相关性却不显著(r=0.597),与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r=-0.209),说明田麦产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穗粒数的提升。因此,建议云南地麦的增产途径主要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并着重挖掘有效穗潜力;而田麦的增产途径则是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有效穗并着重挖掘穗粒数潜力。
关键词
田麦;地麦;育成品种;产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