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西宁, 810016; 2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青海省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16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0 年, 第 18卷, 第 21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01月07日 接受日期: 2020年01月16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6月12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0 年, 第 18卷, 第 21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01月07日 接受日期: 2020年01月16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6月12日
© 2020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为研究裸大麦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筛选得到的 16 条 ISSR 引物对收集的国内外 102 份裸大麦材料和 1 份皮大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分析了裸大麦地理分布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6条 ISSR 引物共扩增出 133 条条带,大小在 100~2 000 bp。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 3~15 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 8.31 条,多态性条带为 113 条,多态性的平均百分率为 85.1%,103 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281 7~6,提示裸大麦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利用 NTsys 2.1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103 份材料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只分布在中国青海,第二大类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第三大类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第四大类仅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表明亚洲,尤其中国地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裸大麦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裸大麦尤其是青稞起源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裸大麦;ISSR 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