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马铃薯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潘哲超 , 王颖 , 徐宁生 , 杨涛 , 李燕山 , 李先平 , 白建明 , 隋启君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云贵高原马铃薯与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 昆明, 650205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0 年, 第 18卷, 第 30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12月10日    接受日期: 2018年12月17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5月19日
© 2020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为明确国内外马铃薯种质资源在云南大春季的表现,本研究对 68 份马铃薯品种()的出苗率、长势、主茎数、茎粗、株高、开花性、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 AUDPC)、成熟期、商品率、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平均块茎重、匍匐茎数量、匍匐茎长度共 14 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块茎数、AUDPC、单株块茎重、开花性的变异程度较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50.42%43.91%39.81%39.67%;单株块茎重与长势、茎粗、株高、开花性、商品率、平均块茎重、匍匐茎数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数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极显著负相关。AUDPC 与成熟期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到 0.802。在主成分分析中,前 6 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 83.290%,可用来代替 14 个农艺性状指标。聚类分析将 68 份马铃薯品种()分为 3 个类群,I类群表现为晚熟、高抗晚疫病病,II类群表现为中熟、中抗晚疫病,第III类群表现为早熟感晚疫病。本研究结果为云南大春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系);农艺性状;相关性; 主成分; 聚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8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潘哲超
.
王颖
.
徐宁生
.
杨涛
.
李燕山
.
李先平
.
白建明
.
隋启君 *
相关论文
.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
品种(系)
.
农艺性状
.
相关性
.
主成分
.
聚类分析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