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外源精胺和贮藏温度对采后蓝莓果肉精胺变化的影响  

陈志远1,2* , 魏若男 2
1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汉中, 723001; 2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汉中, 723001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卷, 第 33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11月21日    接受日期: 2018年10月31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2月16日
© 2019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不耐储藏是蓝莓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多胺在贮藏保鲜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为了探究外源精胺和贮藏温度对采后蓝莓果实内源精胺变化的影响,以兔眼系列蓝莓“杰兔(Prrmier,R1)、园蓝(Garden blue,R2)、蓝沙(Blue sand,R3)、蓝宝石(Bluegem,R4)”四个品种的成熟蓝莓果实为试材,0 mmol/L 、0.3 mmol/L、0.9 mmol/L、1.5 mmol/L四个外源精胺浓度和0℃、4℃、20℃三个贮藏温度处理,利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研究采后蓝莓果实贮藏期果肉精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 mmol/L 、0.3 mmol/L,0.9 mmol/L,1.5 mmol/L的四个浓度外源精胺浸泡处理30min,其果肉中的精胺含量并没有显著性变化。说明外源精胺透过果实表皮侵入果肉是比较困难的。(2)采后蓝莓果肉中的精胺水平在7天之内会迅速下降至低水平,下降幅度最高可达76%。这种现象与贮藏温度没有明显相关性,只与贮藏时间有关。这说明蓝莓果实中精胺水平的维持离不开树体的持续供应。鉴于植物体内高效的多胺转运系统,根部施肥或叶面施肥也许是使用外源精胺调节果实贮藏保鲜的可行方式。本研究对阐明精胺在蓝莓中的储藏和运输规律及指导外源精胺改善蓝莓仓储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蓝莓;精胺;贮藏温度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7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陈志远1,2*
.
魏若男 2
相关论文
.
蓝莓
.
精胺
.
贮藏温度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