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卷, 第 17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7月02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8月03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8月08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卷, 第 17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7月02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8月03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8月08日
© 2019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水稻籽粒的粒长、粒宽和粒厚共同塑成了水稻粒形,并决定水稻籽粒的千粒重及外观品质,而千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三要素之一。本研究以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广占 63-4S 为母本,以大粒籼稻 TGMS29 为父本杂交衍生的 F2 和 F3 群体,对影响水稻籽粒粒形和千粒重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进行定位。2014 年和 2015 年检测到影响籽粒粒长的 QTL 5 个,粒宽 QTL 8 个,粒厚的 QTL 4 个,千粒重QTL 4 个。其中,两年重复检测到 2 个粒长 QTL,分别位于第 1 染色体 RM1 和 RM490 之间,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1.3%、22%,和第 2 染色体 RM240 和 RM208 之间,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 12.8%、15.7%。两年均被检测到的
粒宽 QTL 位于第 3 染色体 RM251 和 RM571 之间,可解释表型变异分别为 53.60%、55.00%。两年均被检测到的千粒重 QTL 位于第 1 染色体 RM220 和 RM1 之间,可解释表型变异分别为 15.1%、15.4%。这些 QTLs的鉴定为稻米粒形和千粒重的遗传研究提供了帮助,也为稻米品质和产量的改良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关键词
水稻;粒长;粒宽;粒厚;千粒重;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