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海口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海口, 571100; 2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海南省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海口, 57110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卷, 第 29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1月30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2月07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1月24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卷, 第 29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1月30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2月07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1月24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为了明确海南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及为后续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从海南海口、临高、陵水、三亚、儋州、琼海等地采集病样 123 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和 ITS 序列分析,鉴定了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结果表明: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拟茎点霉(Phomopsis sp.)特征;而 ITS 序列分析上,代表菌株 43A1 和 43A2 与 NCBI 数据库中 Phomopsis sp.179GP/T (登录号: GQ352484.1)和 Phomopsis sp.131AM/T (登录号: GU066693.1)均在 99%以上;系统发育树上,43A1、43A2 与 Phomopsis sp.131AM/T 和Phomopsis sp.179GP/T 聚在同一分支上面,遗传距离最近。说明海南火龙果叶斑病的病原为火龙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pitaya,这是国内首次在火龙果上发现该病原菌。研究结果为弄清火龙果叶斑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火龙果;叶斑病;病原鉴定;系统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