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试验室, 兰州, 730070; 2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兰州, 73007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卷, 第 44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4月12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4月17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2月20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卷, 第 44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4月12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4月17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2月20日
© 2019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为探究秸秆带状覆盖栽培下旱地小麦增产的抗性生理的特征,以“陇中 2 号”为材料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半干旱雨养生态区进行冬小麦种植,比较了秸秆带状覆盖栽培(bundled straw covering cultivation, BS)、地膜覆盖栽培(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PF)、无覆盖露地栽培(cultivation without cover, CK)三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膜脂过氧化物含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差异。结果表明:BS 较 PF 和 CK 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22.33%和 9.79%,过氧化物酶活性32.69%和 7.89%,过氧化氢酶活性 10.57%和 9.59%,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 86.69%和 72.12%,增强消除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能力,维持了较高的渗透势,减轻膜脂过氧化 21.01%和 6.92%,维持生物膜功能,提高小麦耐旱性。BS 处理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产量,且旗叶可溶性总糖(WSC)含量与产量间呈现高度关联。秸秆带状覆盖对改善旱地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性能和产量具有显著效果,从而为该技术在西北旱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旱地;冬小麦;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