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波1 ,
董陈文华1 ,
李娟1 ,
文建成1 ,
许红云1 ,
朱骞1 ,
李伟1 ,
汪琨璧1 ,
刘思琪1 ,
付亚雄1 ,
郭效琼1 ,
Sadia Nadir1 ,
周丽1 ,
李梦婷1 ,
李东宣2 ,
陈丽娟1
1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 昆明, 650201; 2 云南省高校滇型杂交粳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01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卷, 第 1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3月19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4月20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2月20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卷, 第 1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3月19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4月20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2月20日
© 2019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杂草稻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籽粒具有红色的果皮,并且颜色由浅至深具有多样性。然而,迄今对杂草稻果皮颜色变异成因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籼粳交后代衍生的 42 份棕色和红色果皮杂草稻株系(F9)及其白色果皮亲本为研究材料,鉴定其基因型并与表型比对;同时对 Rc-bHLH 基因和 DFR 基因序列进行测序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2 份杂草稻株系果皮颜色呈不同程度的棕色和红色具有多样性,其基因型与表型鉴定结果完全吻合;Rc-bHLH 基因比较分析发现,杂草稻株系与亲本在 452 bp 处发生 G/A 替换;669~682 bp 处亲本缺失 14 bp,而杂草稻株系无缺失;DFR 基因序列比较分析发现,红色与棕色果皮杂草稻株系之间存在 22 个突变位点,其中在 DFR 基因的外显子上有 8 个突变位点;亲本与棕色果皮杂草稻株系的 DFR 基因相同;杂草稻株系的 DFR 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发现 Tajima'D 值呈极显著性,说明杂草稻株系中的 DFR 基因是中性进化基因,受自然选择作用。根据 Rc-bHLH 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类群 1 主要是由籼型和粳型栽培稻组成,类群 2 主要是由棕/红色果皮的杂草稻株系和野生稻组成,表明杂草稻株系与野生稻遗传关系较近。该研究揭示了籼粳交可能导致后代 Rc 和 Rd 基因发生重组或突变从而产生不同颜色果皮,为阐明杂草稻棕色和红色果皮变异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范例。
关键词
籼粳交;杂草稻;红色果皮;Rc/Rd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