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1; 2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进化与适应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39; 4 武威绿洲现代农业科学研究试验站, 武威, 73300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卷, 第 31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1月30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2月24日 发表日期: 2018年12月25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卷, 第 31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1月30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2月24日 发表日期: 2018年12月25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为评价人工合成小麦在青海小麦育种中的价值,以 528 份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为研究对象,对种子长、宽、长宽比、面积、密度指数和千粒重等 6 个种子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1%~18.40%之间,表明供试材料种子表型变异较大;千粒重与长宽比的相关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4 个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主成分分析将 6 个种子表型性状分为 3 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超过 99%;排列在前十的各个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在相同耕作和栽培条件下,其千粒重、种子面积、种子宽度和种子长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高原 338,说明它们在高产育种中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种子表型性状;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