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孑遗濒危植物蒙古沙冬青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段义忠1,2* , 王建武1,2 , 亢福仁1,2
1 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榆林, 719000; 2 陕西省陕北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榆林, 71900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卷, 第 24 篇   
收稿日期: 2017年12月20日    接受日期: 2017年12月29日    发表日期: 2018年08月17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推荐引用:

Duan Y.Z., Wang J.W., and Kang F.R., 2018,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endangered plant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by ISSR markers,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6(15): 5008-5014 (段义忠, 王建武, 亢福仁, 2018, 孑遗濒危植物蒙古沙冬青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16(15): 5008-5014)

摘 要

本研究以 6 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蒙古沙冬青为试验材料,从 16 UBC 引物中筛选出 9 条合适的ISSR 引物,并对 ISSR 扩增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优化,9 个引物扩增出 218 个条带,多态性条带占 73%。试验结果表明石碳沟种群的 Nei's 多样性指数、Shannon's 信息指数均为 6 个地理种群中最高,而千里沟的则为最低。这表明蒙古沙冬青的遗传多样性与不同地区的生境条件有很大的关系;6 个种群的基因流(Nm)1.773>1,表明在 6 个蒙古沙冬青种群间存在基因流,从而阻碍了由遗传漂变所导致的遗传分化;通过聚类分析,将 6 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蒙古沙冬青分为三类,种群敖伦布拉格、千里沟和苏木图先聚成一大类,再与红沙砚聚成第二大类,而石碳沟则和扁担沟组成第大三类,表明相近的生境条件影响种群间遗传多样性的相似性。

关键词
蒙古沙冬青; 遗传多样性; ISSR 分子标记法; 孑遗植物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6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段义忠1,2*
.
王建武1,2
.
亢福仁1,2
相关论文
.
蒙古沙冬青
.
遗传多样性
.
ISSR 分子标记法
.
孑遗植物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