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瓦氏秋海棠(Begonia wallichiana Lehm.)的遗传转化  

杨梦洁1,2,3* , 张大生2,3 , 陈青1,2,3 , 田代科 2,3** , 刘凤栾2,3 , 付乃峰2.3 , 吴少华1**
1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州, 350002; 2 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辰山植物园, 上海, 201602; 3 上海市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602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卷, 第 18 篇   
收稿日期: 2017年11月20日    接受日期: 2017年12月20日    发表日期: 2018年08月07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推荐引用:

引用格式:Yang M.J., Zhang D.S., Chen Q., Tian D.K., Liu F.L., Fu N.F., and Wu S.H., 2018,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Begonia wallichiana Lehm.,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6(14): 4632-4637 (杨梦洁, 张大生, 陈青, 田代科, 刘凤栾, 付乃峰, 吴少华, 2018, 瓦氏秋海棠(Begonia wallichiana Lehm.)的遗传转化, 分子植物育种, 16(14): 4632-4637)

摘 要

瓦氏秋海棠(Begonia wallichiana Lehm.)由于植株个体小、生长周期短、四季均可开花结实、不易滋生病虫害等优点,是一种潜在的优良模式植物候选材料。以瓦氏秋海棠种子获得无菌苗,取其叶片为外植体,利用叶盘转化法对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利用该再生体系将潮霉素 HYG (hygromycin)基因和荷花查耳酮合成酶 CHS (chalcone synthase)基因成功导入到瓦氏秋海棠基因组中。本研究通过叶盘转化法来建立瓦氏秋海棠的离体培养和再生体系,该遗传转化体系的确立对将来开展秋海棠属植物的分子生物研究及育种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瓦氏秋海棠;组织培养;遗传转化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6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杨梦洁1,2,3*
.
张大生2,3
.
陈青1,2,3
.
田代科 2,3**
.
刘凤栾2,3
.
付乃峰2.3
.
吴少华1**
相关论文
.
瓦氏秋海棠
.
组织培养
.
遗传转化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