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南繁区玉米锈病种类鉴定及病原生物学特性  

赵志祥1 , 肖敏1 , 陈圆1 , 严婉荣1* , 肖彤斌2*
1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 海口, 571100; 2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海南省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海口, 57110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卷, 第 49 篇   
收稿日期: 2017年08月02日    接受日期: 2017年08月10日    发表日期: 2018年01月18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玉米锈病在海南等地种植的玉米上爆发成灾。单从症状和形态特征上很难将其进行分类鉴定。因此,本研究从南繁区玉米种植基地采集病样132份,经夏孢子显微形态观察,离体致病性测定和玉米锈病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以及序列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其与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的多条序列聚在同一分支上,相似性99%。说明南繁区玉米锈病病原为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类型为南方型玉米锈病(Southern corn rust)。同时,通过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明确了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8℃,致死温度为40℃,10 min;光照对夏孢子萌发影响不大;此外,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等对夏孢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尿素、草酸铵、酪氨酸等对夏孢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南繁区玉米锈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玉米锈病;PCR扩增;系统进化分析;生物学特性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6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赵志祥1
.
肖敏1
.
陈圆1
.
严婉荣1*
.
肖彤斌2*
相关论文
.
玉米锈病
.
PCR扩增
.
系统进化分析
.
生物学特性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