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稻米垩白性状的QTL检测、上位性及环境效应分析  

江良荣 , 黄荣裕 , 黄育民 , 王侯聪 , 郑景生
1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厦门, 361102;
2厦门市植物遗传重点实验室, 厦门, 361102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7 年, 第 15 卷, 第 1 篇   
收稿日期: 2017年01月16日    接受日期: 2017年01月23日    发表日期: 2017年02月20日
© 2017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水稻的垩白性状是当前限制我国稻米品质提升的最主要因素。研究垩白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将有利于提高育种中垩白性状的改良效率。本课题组先前构建了广陆矮4号/佳辐占重组自交系(GJ RIL)及遗传图谱。本研究连续2年在上杭县和龙海市两地共种植6季GJ RILs,据各季垩白性状表型数据进行遗传分析,结合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上位性分析和环境效应分析。遗传分析发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偏态分布,推测垩白性状受主效基因与微效基因共同影响。QTL定位中,垩白粒率获得3个QTLs,qPGWC2qPGWC4qPGWC5,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84%、3.74%和14.09%;垩白度获得3个QTLs,qDEC1qDEC4qDEC5,遗传贡献率分别为2.96%、4.88%和7.79%。上位性分析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获得7对和5对上位性QTLs,贡献率为0.23%~3.55%。RM307-RM518区间内同时检测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QTLs,并参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上位性互作。RM598-RM5140区间内也同时检测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QTLs,也参与了垩白度的上位性互作。环境效应分析发现,垩白度的3个QTLs及eqDEC10eqDEC9这对上位性QTLs均与2010年早季龙海种植环境发生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

关键词
水稻;垩白; 数量性状遗传座位;上位性分析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5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江良荣
.
黄荣裕
.
黄育民
.
王侯聪
.
郑景生
相关论文
.
水稻
.
垩白
.
数量性状遗传座位
.
上位性分析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