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 61113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6 年, 第 14 卷, 第 26 篇
收稿日期: 2015年10月29日 接受日期: 2015年11月17日 发表日期: 2016年01月14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6 年, 第 14 卷, 第 26 篇
收稿日期: 2015年10月29日 接受日期: 2015年11月17日 发表日期: 2016年01月14日
© 2016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中,苗期倒伏严重影响大豆产量。为建立套作大豆苗期抗倒伏性评价方法,本研究以30个大豆品种(品系)为材料,对抗倒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套作下,供试的30个大豆材料在播种后35天,即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倒伏率38.46%~86.23%,品种间差异显著;通常用于评价净作大豆抗倒性的重力矩与套作大豆苗期实际倒伏率相关性不显著,不能用于评价其抗倒能力;而由植株主茎长、茎粗、茎秆抗折力和地上部生物量4个因子组成的抗倒伏指数[(茎秆抗折力×茎粗)/(地上部干重×主茎长)],与套作大豆苗期实际倒伏率相关系数最大(r=–0.946),能够准确反映其抗倒性差异,适合于评价套作大豆苗期的抗倒伏能力。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以上组成因子对抗倒伏指数作用由大到小(绝对值)依次为抗折力>主茎长>地上部干重>茎粗,说明要提高套作大豆的抗倒性,应该首选茎秆强度大、主茎短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为套作大豆的苗期抗性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对大豆抗倒伏育种以及评价品种间的抗倒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豆;套作; 倒伏;抗倒伏;评价方法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