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37;
2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13;
3江西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上饶, 33400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5 年, 第 13 卷, 第 7 篇
收稿日期: 2015年08月01日 接受日期: 2015年09月28日 发表日期: 2015年11月25日
2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省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13;
3江西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上饶, 33400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5 年, 第 13 卷, 第 7 篇
收稿日期: 2015年08月01日 接受日期: 2015年09月28日 发表日期: 2015年11月25日
© 2015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本研究采用在山茶属物种表现为单拷贝的RPB2基因12~16及23内含子区域序列,开展浙江红山茶及其8个红山茶组近缘种的分子甄别,以期确认来自不同地理种源的浙江红山茶物种真实性,同时通过与组内几个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分析,将浙江红山茶从近缘物种中区分出来。浙江红山茶群体真实性检测结果显示,来自4个地理群体的8个供试材料遗传距离仅为0.001 9-0.006 6,个体间虽已存在一定的分化,但与已知的浙江红山茶聚成一类,而与其他红山茶树种明显区分开来,表明这些供试样品均为浙江红山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除滇山茶亚组的多齿红山茶之外,其他供试红山茶组物种能按光果茶亚组与滇山茶亚组分成两个类群,各红山茶组物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18 1,表明各物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其中浙江红山茶与闪光红山茶遗传距离最近仅为0.009 9,而与假多齿红山茶遗传距离最远为0.026 3,分析结果支持将闪光红山茶与浙江红山茶归并一种。本研究拓宽了浙江红山茶种质甄别技术手段,研究结果可为浙江红山茶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红山茶组的分子系统学相关研究奠定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
浙江红山茶;近缘种;RPB2基因;分子甄别;系统发育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