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顶芒×长芒小麦的两种遗传模式分析  

郑建敏1 , 蒲宗君1 , 孙华2 , 刘培3 , 李式昭1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成都, 610066;
2 四川省南部县农牧业局, 南部, 637300;
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成都, 610066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4 年, 第 12 卷, 第 7 篇   doi: 10.13271/j.mpb.012.000891
收稿日期: 2014年06月05日    接受日期: 2014年07月28日    发表日期: 2014年08月20日
© 2014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的数字优先出版(Online Publishing in Advance)论文,如果需要下载阅读全文,请您订阅。

推荐引用:

Zheng J.M., Pu Z.J., Sun H., Liu P., and Li S.Z., 2014, Two Genetic Models of Tip Awn×Whole Awn Wheat,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2(5): 891-894 (郑建敏, 蒲宗君, 孙华, 刘培, 李式昭, 2014, 顶芒×长芒小麦的两种遗传模式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12(5): 891-894)

摘要

芒是普通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麦芒在物种自然进化及人工选择育种中均有重要意义。为明确顶芒×全芒可能存在的遗传特性,本研究利用两个顶芒×全芒组合P1、P2、F1及F2世代对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86-741×13R478的F2群体顶芒:全芒符合3:1的分离比例,顶芒性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13P2651×13R376的F1代植株表现异于其全芒亲本13R376的全芒型,F2群体分离出13P2651、F1、13R376三种类型,符合1:2:1的比例,表明13P2651×13R376芒型呈半显性遗传模式。前人研究认为顶芒为完全显现性状,而本研究发现顶芒×全芒除显性遗传外,还存在半显性遗传模式,这一发现为完善麦芒研究和进一步基因定位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麦;芒;半显性;遗传分析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2 卷
阅览选项
. PDF(0KB)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郑建敏1
.
蒲宗君1
.
孙华2
.
刘培3
.
李式昭1
相关论文
.
小麦
.

.
半显性
.
遗传分析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