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 210037;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南京, 210014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1 年, 第 19 卷, 第 32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12月09日 接受日期: 2019年12月13日 发表日期: 2021年03月14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1 年, 第 19 卷, 第 32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12月09日 接受日期: 2019年12月13日 发表日期: 2021年03月14日
© 2021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杜鹃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相对于中国丰富的野生杜鹃花资源,国内杜鹃花种质创新进展缓慢。目前杂交育种仍是杜鹃花属植物种质创新的主要技术手段。杂交亲本的选择、正反杂交(向性)、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分类地位等都会影响杂交的亲和性,因杂交亲和性的差异,受精障碍可能发生在受精前、后的各个不同阶段。针对受精前、后障碍,可以通过不同的授粉方法、杂交组合的合理配置,结合胚拯救技术,克服受精障碍,提高杜鹃花属植物的育种效率。虽有杜鹃花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研究报道,但人工诱导的多倍体商业品种还比较少见。秋水仙素(Colchicine)、氨磺灵(Oryzalin)、氟乐灵(Trifluralin)等在杜鹃花多倍体诱导中都有应用,杜鹃花多倍体在观赏特性上表现出叶片肥厚、花大等性
状,一般对逆境胁迫的生长适应性也会提高,但也有杜鹃花多倍体抗性减弱的报道。多倍体可以帮助恢复杂交亲本育性,作为杂交亲本进行远缘杂交,有利于提高远缘杂交亲和性,采用异源多倍体可以克服因远缘杂交带来的缺少成对染色体配对而导致的杂种不育等问题。杜鹃花的转基因工程中,主要以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为主,其中农杆菌介导法的基因转化率较高。本综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相关研究概况方面展开全面论述,以期为后期的杜鹃种质创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杜鹃花; 杂交育种; 杂交亲和性;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