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的RNA编辑位点研究  

刘海军1,2 , 赵丽梅2 , 董英山2 , 石瑛1 , 张春宝2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哈尔滨, 150030;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长春, 130033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4 年, 第 12 卷, 第 9 篇   doi: 10.13271/j.mpb.012.000694
收稿日期: 2014年02月17日    接受日期: 2014年03月11日    发表日期: 2014年04月09日
© 2014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的数字优先出版(Online Publishing in Advance)论文,如果需要下载阅读全文,请您订阅。

推荐引用:

Liu H.J., Zhao L.M., Dong Y.S., Shi Y., and Zhang C.B., 2014, RNA editing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gene i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and maintainer line in soybean,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2(4): 694-700 (刘海军, 赵丽梅, 董英山, 石瑛, 张春宝, 2014,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的RNA编辑位点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12(4): 694-700)

摘要

RNA编辑可引起线粒体相关基因的碱基发生插入、缺失或替换,进而影响初始转录物的剪接和加工,形成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本研究以大豆RN型CMS不育系JLCMS9A及其对应的保持系JLCMS9B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大豆线粒体基因atp1、atp6、atp9、cox、coxⅢ和cob的编辑位点与CMS的关系。结果表明,在JLCMS9A和JLCMS9B中coxⅡ未发生RNA编辑;atp1、atp9、coxⅢ和cob基因发生的RNA编辑与CMS无关;而atp6基因在JLCMS9A中比JLCMS9B多3个编辑位点,其中2个位点导致了氨基酸变化,并使得预测的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因此,推测这种改变很可能引起JLCMS9A中atp6基因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而形成CMS。

关键词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RNA编辑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2 卷
阅览选项
. PDF(0KB)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刘海军
.
赵丽梅
.
董英山
.
石瑛
.
张春宝
相关论文
.
大豆
.
细胞质雄性不育
.
线粒体
.
RNA编辑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