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 410128; 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
实验室, 广州, 510640;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16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07月09日 接受日期: 2019年07月16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7月31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16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07月09日 接受日期: 2019年07月16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7月31日
© 2020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多酚氧化酶(PPO)是果蔬发生酶促褐变的关键酶。在有氧条件下,PPO能够催化酚类化合物产生醌,而醌能够进一步通过与细胞内大分子聚合反应产生色素物质沉积在损伤组织表面,从而发生酶促褐变。酶促褐变导致植物组织表面发生褐变,并伴随着果蔬产品营养及感官品质的下降,是果蔬等农产品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了解多酚氧化酶基因对今后抗酶促褐变品种的培育以及分子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综述从 PPO基因与酶促褐变的关系、基因表达模式、蛋白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在茄科类植物上的研究进展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作物抗酶褐变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基因;酶促褐变;基因表达;分子改良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