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 昆明, 650201;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忻州, 034000; 3 云南农业大学, 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01; 4 本努科技大学化学系, 本努, 28100, 巴基斯坦; 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昆明, 650201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2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02月26日 接受日期: 2019年03月05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5月19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2 篇
收稿日期: 2019年02月26日 接受日期: 2019年03月05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5月19日
© 2020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杂种劣势是存在于自然种群之间的一种合子后生殖障碍,水稻杂种劣势的研究有利于探讨种间、亚种间和亚种内杂交不亲和原因,对建立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三个韩国粳稻劣势亲本“Aranghyangchalbyeo”(CH7)、“Sanghaehyangheolua”(CH8)和“Shinseonchalbyeo”(CH9)及其杂交后代(F1, F2)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进行比较,解析水稻粳稻亚种内杂种劣势的遗传模式;同时利用单倍型分析和图位克隆比对,探明 CH8 和 CH9 两个劣势亲本中所携带的劣势相关基因序列差异。结果表明,携带劣势基因的亲本自身生长正常,但正反交后 F1 表现稳定且明显的杂种劣势,F2 群体中劣势植株与正常植株呈现 9:7 的分离,推断该杂种劣势的表型由两个互补的显性基因控制;劣势亲本 CH8 第 1 号染色体携带了稀有的劣势基因 Hwc1;劣势亲本 CH9 不携带 Hwc1 和 Hwc2 基因,可能携带了其他劣势基因。该结果为揭示杂种劣势的基因多样性及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粳稻;杂种劣势;遗传特性;基因克隆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