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25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18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12月21日 接受日期: 2019年01月23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4月06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18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12月21日 接受日期: 2019年01月23日 发表日期: 2020年04月06日
© 2019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充分利用和发挥棉花抗旱、耐盐、耐瘠薄的能力,推广盐碱地和瘠薄地植棉,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保障棉花有效供给的现实途径。通过培育耐旱、抗盐的棉花品种,有效开发利用旱地和盐碱地资源植棉潜力很大。理论和实践皆证明,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耐旱、抗盐品种十分困难,而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当是提高棉花抗旱耐盐性的必经之路。虽然,迄今国内外已获得多个转基因耐旱、抗盐棉花材料,但是这些转基因材料离生产应用都还有很大距离。本研究综述了对模式植物拟南芥、水稻和盐生植物的研究,获得的关于植物耐盐分子机理的信息,以及棉花中的耐逆相关基因及转基因耐逆研究,探讨综合利用已知信息的技术手段,获得转基因抗旱、耐盐棉花新种质的途径,对于棉花抗逆育种,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棉花;抗旱;耐盐;功能基因;育种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