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青海 23 份春小麦铁、锌含量分析  

孙汉青1 , 刘力宽1 , 刘韬2,3 , 陈文杰2,3 , 刘宝龙2,3 , 张怀刚2,3 , 李锦萍1 , 张波2,3
1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省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46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10月08日    接受日期: 2018年11月13日    发表日期: 2019年10月17日
© 2019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症是困扰中国居民的首要营养不良问题,小麦籽粒铁、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本研究以 23 份青海审定的春小麦品种为材料,使用原子荧光吸收仪分别测定 23 份春小麦在青海香日德、洪水泉及下红庄种植的铁、锌含量。结果表明,在青海三个地区的春小麦地方种质资源中铁含量的分布范围为 21.30~53.15 mg/kg,锌含量的分布范围为 21.10~39.20 mg/kg。铁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香日德地区的‘高原 448’,含量为 53.15 mg/kg,含量最低的是洪水泉地区的‘高原 158’,含量为 21.30 mg/kg,锌元素含量最高的为下红庄地区的‘青农 524’含量,为 39.20 mg/kg,含量最低的为香日德地区的‘通麦 1 号’含量,为21.10 mg/kg。‘青春 533’在三个点 Fe 铁含量都很高,‘甘春 20Zn 含量都很高,他们具有对铁、锌的吸收和转化的基因型。以‘青春 533’为母本的后代,‘高原 448’遗传了‘青春 533’的特性,在不同的试验点表现出较强的富集 Fe Zn 的能力。作为诱变育种后代的‘甘春 20’在不同点表现出高 FeZn 含量,说明通过杂交、诱变等手段可以有效改良小麦 FeZn 含量。本研究为小麦功能营养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关键词
春小麦;锌含量;铁含量;遗传改良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7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孙汉青1
.
刘力宽1
.
刘韬2,3
.
陈文杰2,3
.
刘宝龙2,3
.
张怀刚2,3
.
李锦萍1
.
张波2,3
相关论文
.
春小麦
.
锌含量
.
铁含量
.
遗传改良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