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黄肉猕猴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中果皮和内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及比较转录组分析  

涂美艳1,2 , 李明章3 , 孙淑霞2 , 李靖2 , 陈栋2 , 宋海岩2 , 江国良2* , 廖明安1*
1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成都, 611130;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农业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6; 3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15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9 年, 第 17 卷, 第 13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9月26日    接受日期: 2018年10月17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3月27日
© 2019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类胡萝卜素是果实中的重要色素之一。本研究中,我们对黄肉猕猴桃‘( 金实 1 号’)中果皮与内果皮 4个不同发育时期(开花后 0 d, 44 d, 81 d, 189 d, 分别标注为 T1 时期, T2 时期, T3 时期, T4 时期)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含量在 T1 时期最高,而后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步降低,在果实成熟期(T4 时期)又有一定程度升高。转录组分析显示在 |log2 Ratio|1 DR<0.05 阈值下,中果皮和内果皮在 T2T3T4 时期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数目分别为 5 665 个、6 288 个、9 293 个和 5 010 个、5 524 个、9 190 个。Gene Ontology (GO)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 50 GO 类别,其中属于“生物学过程”的有 22 个类别,属于“细胞组分”的有 16 个类别,属于“分子功能”的有 12 个类别。此外我们还鉴定到 14 个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其中 3 个基因随果实发育上调表达,11 个基因随果实发育下调表达,这一结果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模式相吻合。本研究有助于认识果实中类胡萝卜素调控机制,并且对今后彩色猕猴桃选育种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肉猕猴桃;转录组;中果皮;内果皮;类胡萝卜素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7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涂美艳1,2
.
李明章3
.
孙淑霞2
.
李靖2
.
陈栋2
.
宋海岩2
.
江国良2*
.
廖明安1*
相关论文
.
黄肉猕猴桃
.
转录组
.
中果皮
.
内果皮
.
类胡萝卜素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