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水稻油菜抗病育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长沙, 410128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 卷, 第 21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3月21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4月05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1月17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 卷, 第 21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3月21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4月05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1月17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为了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创 5S 的稻瘟病抗性,分别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 Pi9 位点(Pi9/Pigm/Pi2-1)的 75-1-127、谷梅 4 号和天津野生稻以及携带 Pi49 位点的魔王谷为基因供体,通过回交转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包含单一抗性位点的创 5S 抗病单基因系;在此基础上,采用聚合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了包含两个抗性位点的创 5S 抗病双基因聚合改良系。结果表明:携带单一抗性位点的改良不育系稻瘟病抗性显著增强,苗期发病级数显著低于受体亲本创 5S;聚合 2 个抗性位点的改良系,较携带单一抗性位点的不育系稻瘟病抗性进一步增强、抗谱拓宽;部分改良不育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柱头外露率等农艺性状与创 5S 有显著差异。改良的系列抗病单基因系,可望用于配制稻瘟病抗性增强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改良的抗病双基因聚合系,可在单基因系丧失抗性后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
水稻;两系不育系;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