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涪陵, 408100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 卷, 第 43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2月22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3月10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1月17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 卷, 第 43 篇
收稿日期: 2018年02月22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3月10日 发表日期: 2019年01月17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为揭示不同海拔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实验利用 ISSR 分子标记对四川花萼山 4 个不同海拔(1 000 m, 1 200 m, 1 450 m, 1 700 m)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榧树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 77.84%,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 Shannon's 信息指数(I)分别为0.249 3 和 0.375 2,反映出巴山榧树保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巴山榧树在居群水平上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 54.04%,H 和 I 均值分别为 0.176 2 和 0.266 1。4 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遗传多样性与海拔高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p>0.05)。4 个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93 2,表明该地区巴山榧树居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有 29.32%的遗传变异位于居群间,70.68%的变异位于居群内。4个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 1.205 1,较低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巴山榧树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的重要因素。4 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 0.073 2~0.197 9 之间,遗传距离随着海拔高度差的增加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上述结果有助于研究巴山榧树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
巴山榧树;花萼山;海拔;遗传多样性;ISSR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