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两个F1杂交群体的EST-SSR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孙清明1* , 马帅鹏1,2* , 马文朝1,3 , 赵俊生1 , 方静1 , 杨晓燕1 , 向旭1
1 农业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广州, 510640;
2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州, 510642;
3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510631
*同等贡献作者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4 年, 第 12 卷, 第 14 篇   doi: 10.13271/j.mpb.012.000087
收稿日期: 2013年01月18日    接受日期: 2013年05月15日    发表日期: 2013年12月22日
© 2014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的数字优先出版(Online Publishing in Advance)论文,如果需要下载阅读全文,请您订阅

摘要

为了更好地在荔枝杂交育种中判别真杂种,以荔枝两个人工杂交群体‘雪怀子’ב桂味’和‘雪怀子’ב焦核三月红’的F1代为材料,利用EST-SSR标记进行真假杂种鉴定,创建作图群体,并对两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别采用4对引物组合即可实现对两个杂交群体F1代单株100%的鉴定,两个群体的159个单株均为真杂种;且两个群体后代叶片形态存在变异,基因型上产生了不同于亲本的扩增谱带。经聚类分析发现,群体‘雪怀子’ב桂味’113个F1单株被聚为6大类(相似性系数0.68),63.72% (72株)后代与父本聚为一类,28.3% (32株)单株与双亲距离较远,推测这些单株中出现了较大的遗传重组或变异。在相似系数0.642处,‘雪怀子’ב焦核三月红’组合的46株杂种后代分为两大类,该组合大部分单株(60.87%)与母本亲缘关系较近,具有偏母本遗传倾向。可见,EST-SSR标记适合荔枝真假杂种鉴定,两个F1作图群体的创建为荔枝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奠定基础,同时为荔枝的品种改良积累材料。

关键词
荔枝;杂种群体鉴定;EST-SSR;遗传多样性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2 卷
阅览选项
. PDF(0KB)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孙清明
.
马帅鹏
.
马文朝
.
赵俊生
.
方静
.
杨晓燕
.
向旭
相关论文
.
荔枝
.
杂种群体鉴定
.
EST-SSR
.
遗传多样性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