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

甘蔗及其近缘属倍性鉴定与分析  

刘昔辉 , 张荣华 , 桂意云 , 韦金菊 , 区惠平 , 段维兴 , 黄东亮* , 李杨瑞*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 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7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 卷, 第 37 篇   
收稿日期: 2017年12月28日    接受日期: 2018年01月29日    发表日期: 2018年08月20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推荐引用:

Liu X.H., Zhang R.H., Gui Y.Y., Wei J.J., Ou H.P., Duan W.X., Huang D.L., and Li Y.R., 2018, Ploidy identification of
Saccharum L. and its related genera,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16(15): 5100-5107 (刘昔辉, 张荣华, 桂意云,韦金菊, 区惠平, 段维兴, 黄东亮, 李杨瑞, 2018, 甘蔗及其近缘属倍性鉴定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16(15): 5100-5107)

摘要

为提高甘蔗遗传改良效率提供基础,探明甘蔗及其近缘属、栽培种的倍性,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术,首次对甘蔗及其近缘属的倍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甘蔗属的热带种倍性为 8 10,其中典型热带种拔地拉倍性为 8、非典型热带种卡拉华倍性为 10;印度种倍性为 8 16.8,其中芒高为 8、盘沙鞋为16.8;中国种育巴和芦蔗倍性分别为 9.8 10;细茎野生种倍性范围为 6.3~9.2,主要倍性约等于 8,大茎野生种倍性为 14.4。甘蔗近缘属的蔗茅属倍性范围在 3.3~7.9 之间,其中斑茅倍性范围在 7.1~7.9 之间,滇蔗茅倍性为3.3 3.8;芒属倍性有 1.4 4.8 两种类型;河八王属倍性范围在 3.6~5.2 之间。甘蔗杂交品种倍性较高,在8.2~12.3 之间,其中以倍性 9~10 为主。首次系统性探明甘蔗及其近缘属、栽培种的倍性,倍性最低的为芒属的芒,其倍性为 1.4;倍性最高的是印度种的盘沙鞋,为 16.8,说明甘蔗是一种遗传背景复杂的非整倍体植物。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甘蔗杂交组合的配置。

关键词
甘蔗; 近缘属; 倍性鉴定; 流式细胞术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6 卷
阅览选项
. 全文 PDF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刘昔辉
.
张荣华
.
桂意云
.
韦金菊
.
区惠平
.
段维兴
.
黄东亮*
.
李杨瑞*
相关论文
.
甘蔗
.
近缘属
.
倍性鉴定
.
流式细胞术
服务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