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 210014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 卷, 第 37 篇
收稿日期: 2017年04月05日 接受日期: 2017年04月26日 发表日期: 2018年12月24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8 年, 第 16 卷, 第 37 篇
收稿日期: 2017年04月05日 接受日期: 2017年04月26日 发表日期: 2018年12月24日
© 2018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要
离开树体的果实内部持续进行着复杂的新陈代谢,果实品质会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分子、生理及生物化学变化,如色泽改变、芳香物质合成、可食性增加等,并涉及到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导致果实品质下降,造成其果实不耐贮藏,货架期短,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果实的采后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在维持果实正常生理生化过程的前提下阻止或延缓果实继续生长发育,使其品质处于最佳,维持其鲜活状态。本综述结合果实采后生理活动的变化,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果实采后调控技术中应用性较强、易于产业化的物理或生物化学调控方法,如变温贮藏、辐射处理、水杨酸处理和一氧化氮处理等,并对果实采后调控机理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借助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展望了未来果实贮藏保鲜调控分子、化学和物理技术相结合的构想,以期为不同果实的贮藏保鲜提供新的探究思路。
关键词
果实;采后调控;贮藏
HTML格式版本正在制作中。